关于印发《阜新市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方案》的通知

日期: 2022-03-28 浏览量:750 来源:市乡村振兴局 责任编辑:机关党办 文字大小:

阜蒙县、彰武县人民政府:

  为贯彻落实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等12个部门和单位印发《辽宁省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实施意见》(辽乡振发〔2021〕10号)和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阜新市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意见》(阜委办发〔2021〕19号)有关要求,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市委组织部、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卫生健康委、人民银行阜新中支等12个部门和单位,会同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民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市商务局、市文旅广电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国资委、市医保局、阜新银保监分局、市通管办、市邮政管理局、市残联、市工商联等15个部门研究制定了《阜新市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阜新市乡村振兴局

2022年3月28日

(此件公开发布)

 

 

阜新市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方案

根据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等12个部门和单位《关于印发<辽宁省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方案>的通知》(辽乡振发〔2021〕10号)和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联合印发的《阜新市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意见》(阜委办发〔2021〕10号)有关要求,为集中支持阜蒙、彰武两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以下简称重点帮扶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要求,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改革创新,防范化解风险,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以阜蒙、彰武两县为重点,通过转化推广阜新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典型模式,把我市打造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示范区。“十四五”期间,针对阜蒙、彰武两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重、发展基础薄弱的实际,采取更集中的帮扶、更有效的举措、更有力的工作,给予全方位的政策支持,确保重点帮扶县实现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尽快补齐区域发展短板,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不掉队,为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到2025年,阜蒙、彰武两个重点帮扶县实现脱贫基础更加稳固,脱贫成效更可持续,区域发展水平达到全省一般县标准,明显缩小与其他县(市、区)的发展差距,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中赶上来,确保不掉队。

二、重点工作

(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将阜蒙、彰武两县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重点地区,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落实省对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支持政策,从财政、金融、土地、人才、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给予集中支持,增强区域发展能力,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过渡期内脱贫人口收入增幅不低于本县平均增幅。统筹谋划产业发展,做好规划、政策和体制机制三方面的衔接工作。梳理各类帮扶产业发展短板,加大针对性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合作社、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强化与农民的利益联结,加快把帮扶产业打造成带动农民增收的稳定支撑,实现产业发展增收。引进劳动密集型等适宜产业,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提高县城和小城镇就业吸纳能力,拓宽农民就近就业增收渠道,实现促进就近就业增收。加大组织动员和劳务对接工作力度,促进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增收。持续做好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保障工作,确保各项指标达标。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建立行业部门筛查预警联动机制,乡村振兴、农业农村、人社、民政、教育、水利、住建、卫健、医保、信访、应急管理、残联等部门紧密配合,以市级每季、县级每月为周期,定期开展风险信息筛查预警工作,提前采取干预措施,及时消除致贫返贫风险,确保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稳固脱贫成果。(市乡村振兴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水利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医保局、市信访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残联分别牵头)

(二)增强帮扶产业发展能力。在明晰重点帮扶县扶贫产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统筹推进续建或新建帮扶项目纳入乡村振兴政策支持体系。以阜蒙、彰武两县为重点,统筹兼顾精准发力,全力实施特色种养、壮大集体经济、新农主体带动、农村商贸流通、生态旅游、消费帮扶等“六大提升工程”。扶持壮大一批具有地区特色的主导产业,实施百万亩农业节水提质增效、百万亩国土绿化、小粒花生产业集群、百万头生猪全产业链、辽育白牛“育繁推一体化”、扶贫小额贷款、电商助力乡村振兴、北方沃土联合体、绿色食品设施农业、华美肉鸡全产业链等“十大乡村振兴项目”,对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给予重点支持,规范推进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筑牢产业基石,延伸产业链条。加强科企合作和推广院县科技帮扶共建模式,依托“阜新花生”、“阜新甘薯”、“阜新杂粮”、“阜新畜禽”等主流产品,打造推广一批市场影响力强的农产品品牌。做优做强原字号、绿色食品产业链,按照东部粮食果蔬菜区、西部杂粮畜牧区布局,建设一批科技帮扶引领示范基地、绿色优质生产基地,培育一批示范带动力强的农业企业集团,形成花生杂粮、草食畜牧业、猪禽等“4+N”多元化农业产业格局。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对基层技术骨干、致富带头人、种养大户开展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实用技能培训,培育高素质农民,推进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生产。支持重点帮扶县建设一批冷藏保鲜设施,推动完善田头市场建设,实现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能力、商品化处理和减损增值能力、主体服务带动能力明显增强,产销对接更加顺畅,推进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支持县级区域性中心特困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建设,整合偏、远、小的乡镇敬老院。支持重点帮扶县建设改造商品交易市场,健全农村流通网络,扩大县域经济就业容量。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发挥各类产业园带动作用,打造城乡联动的产业集群,推动乡村产业加快发展。强化与发达地区经济联系,支持重点帮扶县全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围绕京津冀、晋鲁豫等重点招商区域采取敲门招商、以商招商等针对性的招商方式,引进企业或者生产经营主体补位,搭建全产业链的发展框架,补齐发展短板弱项。将政府帮扶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结合起来,夯实发展根基,加快发展步伐,坚定重点帮扶县发展信心,落实发展主体责任。(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民政局、市乡村振兴局分别牵头)

(三)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支持重点帮扶县全力实施阜新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行动,促进经济社会绿色发展。持续改善重点帮扶县生态环境质量,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推进农村改厕与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各项重点任务。积极向上争取对重点帮扶县农村垃圾处置设施短板建设的补助,全面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水平。推进实施《阜新市农村垃圾治理条例》,全面提升村屯环境卫生面貌。鼓励和支持重点帮扶县积极创建美丽宜居村。围绕重点帮扶县环境质量改善和提标、主要污染物减排、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农村环境整治等重点领域,推动有重大示范带动效益、操作性强的重点工程建设。加强生态屏障建设,做好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大力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全面加强自然保护区监管,提高自然保护工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筑牢辽西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自然资源局(林草局)分别牵头)

(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加快农村电力、水利、公路、物流、邮政快递、通讯、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快递进村”,健全县、乡、村三级快递物流体系建设,畅通城乡双向流通渠道。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支持重点帮扶县争取债券等各渠道资金,新建及改造维修一批小型供水工程、谋划实施规模化供水工程,巩固饮水安全成果。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持续做好义务教育。组织市区优质学校“对口帮扶”农村薄弱学校,强化农村教师培训,推进农村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推进县级职教中心转型发展,为县域经济发展培养更多技能人才。提高县医院医疗服务水平,依托重点帮扶县现有“二甲医院”,努力提升县域救治能力目标。推进紧密型整合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提升基层诊疗水平。着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因地制宜开展群众文体活动,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让人民群众享有更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农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开展陈规陋习专项整治,消除陈规陋习生存土壤。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转变不良习俗和风气,培育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市乡村振兴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水利局、市文旅广电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邮政管理局分别牵头)

(五)推进县域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建立适合县域人才特点的使用机制,加大干部人才培养力度,合理设置招聘条件,改进招聘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好人才作用。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养,重点培养农业生产经营、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等方面人才,支持重点帮扶县培养一批有先进理念、懂经营管理、有专业技能的高素质职业农民,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持续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管理制度改革,实行校长、教师岗位交流机制,促进县域内教师均衡配置,带动城乡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继续实施乡村教师差别化补助政策,完善待遇保障机制,教师职称评审持续向重点帮扶县倾斜。完善乡村基层卫生健康人才激励机制,落实职称晋升和倾斜政策,优化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岗位设置,采取“县聘乡用”“乡聘村用”的方式支持县域医共体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下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旅广电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分别牵头)

三、政策举措

(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在保持财政支持政策总体稳定的前提下,根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任务和财力状况,加大争取省以上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力度,合理安排市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投入规模,确保市级资金不低于上年度投入水平,优化资金分配机制,适当向重点帮扶县倾斜。脱贫攻坚期间给予贫困地区的强化财政保障能力政策,至少维持3年,并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强衔接。一事一议村内道路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以及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等重点涉农项目和资金,优先向阜蒙县和彰武县倾斜安排。对普惠性质资金,通过考虑脱贫地区困难因素、设置差异化标准予以倾斜;对项目法分配的资金,继续优先安排重点帮扶县相关项目。(市财政局、市乡村振兴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利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分别牵头。    

(二)加大金融帮扶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做“优”乡村振兴,提升县域经济赶超动能,在产品和服务创新、信贷资源配置、资金转移定价、绩效考核等方面对重点帮扶县予以倾斜。除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禁止和限制类行业外,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重点帮扶县发放的贷款利率要低于其他地区,鼓励参照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LPR)放款,最大限度减免贷款服务费、手续费、咨询费。开展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试点县工程,不断完善重点帮扶县金融服务网络,确保实现乡镇银行物理网点全覆盖、行政村基础银行服务全覆盖、乡村保险服务全覆盖。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主动对接县域有效信贷需求,优先将可贷资金用于县域,鼓励基层金融机构打造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特色网点,切实提高县域信贷资金适配性,力争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对重点帮扶县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于本机构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力争到 2025年底,重点帮扶县存贷比达到全省县域平均水平。支持保险机构优先在重点帮扶县开展防止返贫保险,努力降低返贫致贫风险。针对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的非专属意外伤害保险产品费率,比照备案费率降低10%以上。推动银行机构落实脱贫人口小额信贷主责任银行制度,积极向符合条件的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发放利率优惠的贷款,落实财政贴息政策,确保应贷尽贷。鼓励保险机构优先在重点帮扶县开办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确保每个重点帮扶县至少有 1款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产品。支持发展农村意外保险,优先在重点帮扶县开展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收入保险,支持大型农机具、温室大棚、养殖圈舍、活体畜禽以及农业保险保单等依法合规抵押质押融资。鼓励辖内保险机构适当降低重点帮扶县的政策性和商业性农业保险费率。持续推动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推动银行保险机构加强与融资担保公司合作,充分发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和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作用,努力做大担保业务规模,切实降低担保费率,为产品有市场、项目有前景、技术有竞争力但有效抵质押品不足的“三农”主体提供金融服务。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根据当地经济、产业发展实际,在重点帮扶县开展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农村金融改革与乡村振兴保持同步,大力满足当地实体经济合理资金需求。有效落实存款准备金政策,开展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和综合评价,引导和督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县域投放,将新增可贷资金主要用于当地。加大再贷款、再贴现货币政策工具运用,优先满足符合条件的重点帮扶县金融机构的需求,撬动机构将更多资金投向三农领域,优先推动重点帮扶县探索农业保险与期货等金融工具联动,推广“保险+期货”试点模式,切实降低实体融资成本。(市发改委(金融局)、人民银行阜新中支、阜新银保监分局分别牵头)

(三)加大土地政策支持力度。积极争取省级专项安排重点帮扶县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用地需要。进一步加强重点帮扶县集体建设用地管理,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要求前提下,允许重点帮扶县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县域流转。积极推进重点帮扶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报批工作,依据阜新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指导重点帮扶县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有效保障重点帮扶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需求。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民和企业在办理设施农用地备案中涉及用地的相关问题,加大城乡公示地价体系建设指导力度,推进重点帮扶县制定集体建设用地、集体农用地基准地价体系,推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市自然资源局牵头)

(四)加大干部人才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引导各类人才服务乡村振兴长效机制,落实省《关于鼓励引导人才向辽西北等艰苦地区流动的若干措施》,引导广大人才到重点帮扶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服务乡村振兴。适当放宽重点帮扶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开招聘年龄、学历和专业等条件要求,根据招聘实际可以拿出一定数量岗位面向本县或者周边县户籍人员(或生源)、退役士兵招聘。招聘县乡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初级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重大工作中获省辖市市以上党委、政府或省级以上部门表彰的,年龄可以放宽到40周岁,招聘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进一步放宽;县乡事业单位招聘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或是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人员,可以直接采取面试考核方式公开招聘;招聘县乡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可不作专业限制,招聘专业技术人员,可以设置专业大类或三个及以上具体专业。按照省委组织部要求重点帮扶县机关面向当地事业编制人员和退役士兵考试录用公务员,可与面向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共享15%以内的定向招考计划,并可在本县(市)乡镇机关招考计划50%以内,限定本县(市)户籍,定向计划、限定户籍的招考职位,不得设置专业限制,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重大工作中获省辖市市以上党委、政府或省级以上部门表彰的,报考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以下。认真贯彻落实辽宁省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在岗位需求征集时向重点帮扶县倾斜。围绕乡村农业特色产业需求,按照“一县一业”模式优先向重点帮扶县选派科技特派团(组),并加大支持力度。加大文化工作者服务支持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工作力度,选派公共文化服务专业人才到重点帮扶县农村基层一线,支援当地文化建设。引导和鼓励优秀医疗卫生人才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促进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优先保障重点帮扶县人才引进和培养需求。(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科技局、市文旅广电局、市卫生健康委分别牵头)

(五)加大项目支持力度。结合《阜新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阜新市农业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围绕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一般债劵及各类财政专项资金投向,对重点帮扶县符合条件的项目积极向省申报,全力做好项目资金争取工作,重点涉及园区基础设施、清洁能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代种业提升、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中小河流治理、农村饮水安全、生态体系保护、以工代赈、冷链物流等领域,加大对重点帮扶县项目资金投入力度。通过申请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高标准农田节水滴灌项目,争取中央、省级专项补助资金和一般债券资金支持农村冬季清洁取暖项目建设,改善农村冬季取暖条件和生态环境。继续实施以工代赈政策,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分别牵头)

(六)加大生态帮扶支持力度。在国土绿化、生态工程、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方面对重点帮扶县予以倾斜和支持。实施生态旅游产业提升工程,围绕草原生态恢复、土地沙化治理生态项目,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挖掘乡风民俗等优质资源,围绕名胜景区、温泉度假、特色美食、果蔬采摘等,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乡村旅游,丰富文化内涵,拓展农业功能,推进“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建设提升乡村民宿、研学基地、康养基地等新业态。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补贴试点工程项目。积极开发林草资源保护公益性岗位,科学合理设置护林员、草管员等公益性岗位。(市自然资源局(林草局)牵头)

(七)加大社会帮扶支持力度。广泛动员社会力量优先支持重点帮扶县发展,继续做好对口支援、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机制衔接。持续做好沈阳市铁西区与阜蒙县、沈北新区与彰武县的经济合作、人才交流等工作推进。继续坚持各级定点帮扶单位帮扶。巩固拓展“集团帮村”成果、完善工作机制,与乡村振兴相衔接,整合力量、统筹资源、集中帮扶,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成功帮扶经验,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帮扶模式和机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万企兴万村”和“回报家乡”行动。聚焦阜蒙县、彰武县18个重点村,以脱贫村、集体经济薄弱村为重点,以产业对接、共赢发展为目标,引导广大民营企业、商会开展村企结对共建,投身乡村振兴,努力实现脱贫攻坚成果有效巩固拓展、乡村特色产业体系初步构建、新型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村企利益联结机制有效建立、配套服务保障政策不断完善。教育引导民营企业继续弘扬“义利兼顾、以义为先”光彩理念,鼓励市属国有企业与重点帮扶县开展结对帮扶,积极到乡村投资兴业,支持举办各项社会事业,打造“国资国企+县乡村”合作新模式,用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丰硕成果回报家乡、造福桑梓。(市乡村振兴局、市工商联、市国资委分别牵头)

(八)巩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教育保障方面,巩固控辍保学工作成果,确保农村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定期开展控辍保学工作全面排查,充分利用好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与相关部门信息系统的数据比对结果,将系统“下灌”的特殊困难学生逐一排查,对符合条件的及时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落实《阜新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实施办法》,采取家访、个别访谈、大数据分析、信函索证、量化评估、民主评议等方式,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精准度,落实各项学生资助政策,强化精准资助,实现应助尽助,确保脱贫家庭适龄学生不因贫困而辍学。医疗服务和保障方面,资金和项目优先向重点帮扶县倾斜。强化我市与中国医科大学市校战略合作,定期邀请中国医科大学专家坐诊、教学,提高县域医疗服务水平。开展城乡医疗对口支援活动,有针对性的加大基层医疗机构感染、呼吸、重症等专业医师帮扶力度,通过检查指导、授课等方式协助县级医院提高疫情防控能力。不断健全和完善城乡居民医保政策,加强医保信息平台建设,确保困难群体医疗费用一单制结算。健全乡村振兴、民政、医保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和数据监测长效机制,保障困难群体及时享受相关待遇。住房安全保障方面,加大重点帮扶县新增危房排查力度,健全完善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对于监测发现的住房安全问题要建立工作台账,实行销号制度,解决一户,销号一户,确保所有保障对象住房安全。饮水安全保障方面,加大对重点帮扶县农村供水保障的支持力度,新建及改造维修一批小型供水工程、谋划实施规模化供水工程,巩固饮水安全成果,稳步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向农村供水保障转变。(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医保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水利局分别牵头)

(九)加强产业帮扶。积极争取农业发展等省以上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对重点帮扶县予以倾斜支持。推进重点帮扶县特色产业、特色种养殖发展,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形成产业助力振兴辐射效应。在培育和壮大本土农事企业的同时,通过内外发力,提高企业吸纳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步伐。夯实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功能,协调水、电、汽、气等供应问题,切实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吸引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集聚。大力发展“五小产业”和“庭院经济”,把重点帮扶县符合条件的规模农业经营大户和专业大户纳入家庭农场名录。支持重点帮扶县农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培育申报一批国家和省级示范社。落实省级财政支持种粮规模经营主体贷款财政贴息项目,让更多的服务主体享受政策红利。优先组织重点帮扶县企业参加各类展销会、交易会等,积极与全国各地区企业、采购商、电商有效对接,进一步扩大产销对接效益。支持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优先在重点帮扶县探索试行农技推广人员“县管乡用下沉到村”新机制,推动完善产业技术顾问制度,倾斜支持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支持加快产业融合发展,在同等条件下,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产业集群、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优先支持重点帮扶县。优先支持重点帮扶县实施消费帮扶。积极争取省级以上非遗项目传承保护工作扶持政策和资金向重点帮扶县倾斜,深入发挥乡村旅游业在重点帮扶县中的作用,吸引城市居民到重点帮扶县及域内乡村进行旅游消费。积极帮助重点帮扶县争取省级旅游度假区、A级景区创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创建等工作支持,并在创建过程中组织专家给予指导。(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文旅广电局、市乡村振兴局分别牵头)

(十)加强就业帮扶。将重点帮扶县脱贫劳动力纳入就业困难人员范围,围绕制造业、建筑业、家政服务业等就业容量较大的领域,打造民生保障型劳务品牌。加大培训力度,建立劳务品牌培训基地或孵化基地,提升劳务品牌质量。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务品牌从业人员就业推荐活动,促进精准供需匹配,采取区域间定向输出、企业直接吸纳等方式,建立健全长期稳定的劳务输出渠道,将脱贫人口作为劳务品牌优先输出就业服务对象,并对其进行跟踪服务,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一次性交通补助等政策。强化政策支持和创业培训引导,积极推广培训下乡“直通车”、远程培训、网络培训等方式,推动优质培训资源打造城乡共享新局面。加强对重点帮扶县调解仲裁工作的指导,提高调解仲裁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在规定的原则下,培训补贴直补承担政府补贴项目的培训机构。(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分别牵头)

(十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围绕《阜新市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2018-2022年)》中涉及的五大重点领域,19个方面项目建设内容,持续加大对重点帮扶县的支持力度,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推动工作提档升级。对重点帮扶县纳入国家或省级相关规划的交通建设项目加大支持力度,优先纳入年度投资计划,紧紧围绕旅游路、产业路、乡村振兴路等建立农村公路建设需求项目库,全面摸清农村公路“交通+”模式建设需求,为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优先补齐重点帮扶县水利基础设施短板,加强重点帮扶县乡村中小型河流防洪工程和山洪灾害监测预警设施建设,对具备条件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要加快推进,优先安排实施。协调阜新地区各电信运营商开展乡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帮扶县内所有行政村4G网络全覆盖,所有行政村家庭宽带全覆盖,并持续向自然屯覆盖推进。协调各电信运营商根据上级部门的相关政策,将乡村5G建设作为重点工作。(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通信管理办分别牵头)

(十二)加强公共服务保障。文艺下乡、民族地区社会艺术水平公益行动等活动优先向重点帮扶县倾斜,促进优质文化资源向农村基层下沉。支持重点帮扶县的应急能力建设,指导重点帮扶县编制总体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实现从“字典型”应急预案向“脚本型”实战方案的转变。指导重点帮扶县开展应急演练和信息化建设,优先在重点帮扶县安装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终端,逐步提升应急反应能力及预警能力。  制定出台冬春救助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救助标准,按照“分类救助、重点救助”原则,对重点帮扶县冬春救助对象实行分类排队,救助政策向倒房重建户、建档立卡脱贫户等特殊群体倾斜。优先推进重点帮扶县“快递进村”工程,加强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建设,健全农村寄递物流体系。支持邮政企业积极建设“邮乐购”电商服务生态圈,大力推广“村邮站+快递超市+电商服务+便民服务”模式。继续开展邮政服务现代农业“一市一品”“一县一品”精品项目,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市文旅广电局、市应急局、市邮政管理局分别牵头)

(十三)加强残疾人保障和服务。争取国家和省在残疾人产业扶贫、就业培训、托养照护、康复辅具等方面政策、项目和资金向重点帮扶县倾斜。提高残疾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落实重度残疾人参保政府代缴政策,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建立残疾人参保信息共享机制,健全以残疾人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商业保险为补充的社会保险制度体系。完善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全面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提高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优先对重度残疾人、老残一体、一户多残、低保户等特殊困难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分年龄、分项目给予补助,做到应救尽救。给予重点帮扶县有基本康复需求残疾人,提供医疗康复、康复训练、职业康复等个性化康复服务。持续推进重度残疾人照护和托养体系建设,继续实施“阳光家园计划”项目,不断完善托养服务体系和补贴制度,为就业年龄段智力、精神、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集中照护、日间照料、居家服务、邻里互助等多种形式社会化托养照护服务。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特困救助范围,配合民政部门积极开展服务类社会救助工作,为残疾人提供救助服务。加大对农村低收入残疾人家庭的产业发展扶持力度,对适合困难残疾人的种养殖业、手工业和家庭副业等生产增收项目给予政策、资金支持。依托各类培训机构开展针对性强、见效快的实用技术培训,提供相关就业信息,推荐适合的就业岗位。(市残联、市人社局、市民政局分别牵头)

(十四)加强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保持民政领域兜底保障政策总体稳定,确保符合条件的脱贫人口基本生活。建立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机制,及时预警发现可能需要救助的低收入人口。落实孤儿基本生活养育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持续提高孤儿基本生活养育标准。开展定期探访,完善留守儿童为重点的定期探访制度。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全面落实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政策。(市民政局牵头)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建立统一高效的议事协调工作机制。特别是重点帮扶县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履行好“一线总指挥”职责,抓好统筹协调、提出对策,做好人力调配、资金使用、措施落实、项目落地、跟踪问效等工作。

(二)落实部门责任。市有关部门要根据部门职责,明确细化支持政策,加强督促指导,强化责任落实,确保政策落地见效。在重点帮扶县有帮扶任务和选派干部的市直(中省直)各单位,要加大帮扶力度,充分发挥驻村干部作用。

(三)强化监测评估。建立跟踪监测机制,对重点帮扶县进行定期监测评估,确保各项扶持政策、项目、资金落实到位。对各项工作开展较好的重点帮扶县予以表扬。

 

 《阜新市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方案》政策解读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