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关于巩固扶贫成果促进乡村振兴的建议》(20号)答复

日期: 2022-04-29 浏览量:366 来源:市乡村振兴局 责任编辑:机关党办 文字大小:

九三学社阜新市委员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巩固扶贫成果促进乡村振兴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高度重视提案办理工作

接到市政府办转办的2021年市政协提案后,市乡村振兴局立即行动,明确由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牵头具体负责,机关党办和业务科室具体落实此项工作,确保提案“有人管、有人抓、有人办”。参照提案所涉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工作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建议,举一反三同时,积极制定建议提案办理工作计划,联系相关协办单位,确保办理工作按时、保质、高效推进。

二、坚决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我市紧紧盯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条主线,抓住产业兴旺这个“牛鼻子”,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一)抓好庭院经济,树形象。我市大力发展“五小产业”和庭院种植、庭院养殖、庭院加工业、庭院休闲、庭院商贸等综合示范项目,全市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3.2亿元,实施产业项目2575个,其中,投入5.94亿元,实施“五小产业”和庭院经济项目1429个。疫情期间,投入565万元实施“短平快”项目,4179户建档立卡户增收2819万元。投入风险补偿金850万元,发放扶贫小额贷款3691万元,扶持810户建档户发展“五小产业”和庭院经济项目,人均增收3500元。彰武县在发展“庭院经济”中大胆创新,通过资金扶持、企业带动、科技共建等措施,引导贫困户发展芝豇、果树、花卉、蔬菜等“庭院经济”6000余亩带动贫困户1500余户,使“小庭院”变成增收致富的“大战场”。在发展庭院经济的同时,我市不断打造产业品牌,扶持农户发展多种经营,健全扶贫资产收益机制推进休闲农业健康发展,紧紧围绕乡村生活生产生态特点,发展果树庭院经济项目,促进乡镇旅游、电商扶贫产业规模化发展全市现有国家五星级休闲农业示范点1个,国家三星级示范企业1个,中国最美休闲乡村3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县1个,省级示范点2个,省级三星级创建单位3个,省级四星级创建单位1个,省级五星级创建单位1个,省级精品旅游线路1条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特色村3个,特色乡镇1个。2021年,阜蒙县大板镇被认定为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特色乡镇阜蒙县建设镇德一村、阜蒙县佛寺镇佛寺村、太平区水泉镇塔子沟村被认定为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特色村彰武县大德镇大德村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2021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下一步,我市将对认定的村镇加强指导服务,加大政策扶持,强化宣传推介,培育知名品牌,打造乡村休闲旅游精品景点,同时,成为阜新的特色村镇“名片”,带动乡村繁荣和农民就业增收。全力向省和国家推荐申报争取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特色村镇村、星级创建企业和精品景点线路等工作。

(二)抓好飞地经济,创品牌。坚持把大力发展“飞地经济”作为壮大乡村经济实力、增强脱贫内生动力的重大举措。2018年,我市实施了县乡财政体制改革,由原来的“乡财县管”模式调整为县乡“分灶吃饭”模式。在此基础上,出台了《阜新市加快“飞地经济”发展实施意见》,确定了财政收入分成、统计指标共享等系列鼓励支持政策,调动乡镇、村抓经济、上项目的积极性围绕花生、杂粮、奶业和猪禽等绿色食品产业链,着力延链、补链、强链,大力发展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全市累计落地项目202个,带动8000多户贫困户年人均增收2500元以上。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企业44家,预计实现产值130亿元。引进投资5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项目31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41个(其中亿元以上15个),完成投资12亿元。彰武立足扶贫产业基础,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特色产业集群、产业强镇等载体,积极打造甘薯、黑豆等地标产品和“沙”字号品牌,结合电子商务进农村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提升彰武农产品品牌效应,畅通销售渠道。

(三)抓好特色产业,稳龙头。突出产业发展重点工作项目化,统筹兼顾、精准发力,全力实施“六大提升工程”“十大乡村产业振兴项目”,为拓展产业脱贫成果、促进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有力支撑。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工程、壮大集体经济领办项目提升工程、新农主体带动提升工程、农村商贸流通提升工程、实施生态旅游产业提升工程、消费帮扶提升工程等“六大提升工程”百万亩节水提质增效项目、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行动项目、阜新小粒花生特色产业项目、正大百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项目、辽育白牛育繁推一体化惠农项目、扶贫小额贷款产业帮扶项目、电商助力乡村振兴项目小东北一二三产融合项目绿色食品设施农业项目华美肉鸡全产业链项目“十大乡村振兴项目”依托双汇、华美、新望、越秀等龙头企业,培育扶贫农场24个,发挥省级畜牧基地和牧草资源优势,支持贫困群众通过自养、寄养、代养等模式发展畜禽养殖项目,实施养殖项目1.8万户,占贫困户总数的91.8%。阜蒙县正大百万头生猪全产业链暨乡村振兴综合示范项目总投资近60亿元,预计可实现税收4.6亿元,间接带动农民从事前端种植约13万人,项目收益金主要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彰武县打造了500亩集中连片棚菜基地1个、薯类示范基地10个、千亩芝豇示范基地1个、力争引进亿元甘薯全链条深加工企业1个,创响“甘薯之乡”“芝豇之乡”。同时,我市加强产业帮扶风险监测,以县为单位建立带贫主体目录,将参与产业帮扶的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主体作为风险评估的主要对象,系统评估生产经营、带贫能力等方面风险。

(四)抓好重点项目,促增收。一是创新生态扶贫模式。通过实施彰武草原生态恢复、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柳河综合治理与土地整理等工程,以生态补偿、劳动务工、发展生态作物种植等方式,带动1.5万贫困人口年增加收入1000元以上。建好用足“扶贫车间”。2019年我市到山东菏泽学习特色产业扶贫模式,有力带动我市扶贫车间等特色产业发展。建成运营扶贫车间132个,占全省30%,安置就业450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60人。三是建立“多元互补”的产业格局。立足彰武县域实际,深化土地确权、互换并地成果,全面施行“县统筹、镇领办、村领办和贫困户自营”的“四重叠加”产业模式,打造扶贫农场55个,带动2968户5747人受益分红;运营扶贫车间44个,吸纳980余名贫困人口就业;建设光伏电站75个,年收益30万元/个,形成了县级支撑、乡镇特色、村级壮大的脱贫产业格局。四是大力推进三产融合发展。辽宁正远集团(阜新小东北)北方沃土联合体项目落户彰武,带动种植户2000户,种植基地3万亩,解决就业300余人。彰武县双庙镇明水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甘薯种植)。阜蒙县、彰武县均列入全省良种奶牛产业集群项目,组建了奶业产业联盟,打造优质奶源基地。彰武德力格尔草原晋升为国家AAA级景区,全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年营业收入突破350万元。全力实施彰武柳河流域综合治理5万亩旱改水工程,推进传统玉米种植向绿色、有机、高产优质水稻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农民生态补偿和生产务工双收益。

(五)抓好科技培训,求保障。一是我市深入实施科技特派专项行动。按照“一县一业”模式,优先向重点帮扶县选派科技特派团(组),围绕乡村农业特色产业需求,选派100名科技特派员到乡镇,培训农村实用技术人才3502人次,实施科技扶贫项目37项,带动贫困人口14708人。农信系统选派263名驻村金融助理,推动产业扶贫项目1447个,协调贷款4.7亿元。加强科技致富示范基地建设,坚持健全科技特派员制度,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培育壮大科技服务市场主体,创新科技扶贫模式,延展科技服务链,加强科技致富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产业扶贫中支撑和引领作用,开展农技人员联基地、联主体活动,加快科研成果转化,落实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服务农业示范基地、示范主体发展,吸纳脱贫劳动力参与农业生产项目。是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充分发挥省农科院、沈阳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科技帮扶优势,大力开展产业合作共建、全产业链开发等可持续帮扶,提升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积极协调配合省组建“辽宁省乡村振兴高校联盟”,开展“百校兴千村”活动,储备农业科技人才和致富带头人,培养更多的田间地头“明白人”。农业农村成立技术服务小组,组织专家和农业技术人员718人,深入乡镇村屯,开展产业扶贫指导服务工作64864次。全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200人。三是扎实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有效实施。紧紧围绕我市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需求,遴选农业科技示范基地12个、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主体691个。四是完善脱贫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向脱贫户宣讲产业政策,科学选择产业,联系项目落地,协调开展生产技术指导,组建和加入农民合作社,协调建立新型经营主体与脱贫户和利益联结机制,帮助销售农产品。

(六)抓好动态监测,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一是制定规范性政策文件。制定出台了《阜新市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实施办法》《阜新市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阜新市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实施方案》《阜新市应对自然灾害和重大突发事件防止规模性返贫应急预案》等一系列规范性政策文件,进一步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制度体系,为坚决守住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提供了坚实保障。二是建立实行“321”跟踪调度机制。实行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季调度制度。实行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务工情况“双监测”机制。实行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定期调度统计(即“周调月报”)机制。三是建立实行“5个1”动态预警机制。市级每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集中排查或专项动态管理;市级每季、县级每月至少开展一次行业部门数据比对和预警信息推送;市级视情每季开展一次“五个一批”等必要数据比对;乡镇每季、村组每月至少开展一次走访摸排;村组每月跟踪回访、乡镇每季分析研判。真正做到应纳尽纳、应扶尽扶、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阜新市乡村振兴局

2022年4月14日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