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关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建议》(67号)答复

日期: 2022-04-29 浏览量:332 来源:市乡村振兴局 责任编辑:机关党办 文字大小:

郑宇航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高度重视提案办理工作

接到市政府办转办的2021年市政协提案后,市乡村振兴局立即行动,明确由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牵头具体负责,机关党办和业务科室具体落实此项工作,确保提案“有人管、有人抓、有人办”。参照提案所涉全国脱贫攻坚领域工作中的四项共性问题和四点工作建议,举一反三同时,积极制定建议提案办理工作计划,联系相关协办单位,确保办理工作按时、保质、高效推进。

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进入过渡期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乡村振兴局担当务实、牵头抓总,将健全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为工作重点,采取多项实举措,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大力推进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现已取得显著成效。

逐步健全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

1.研究制定规范性政策文件截至目前,我市陆续制定出台了《阜新市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实施办法》《阜新市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贯彻实施<阜新市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重要政策措施分工方案》《阜新市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实施方案》《阜新市应对自然灾害和重大突发事件防止规模性返贫应急预案》等一系列规范性政策文件,进一步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制度体系,为坚决守住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提供了坚实保障。

2.建立实行“321”跟踪调度机制。一是实行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季调度制度。以三个月(即季度)为周期,围绕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系统)基础信息维护、人员自然变更、务工信息更新和季度工作总结4项重点工作,组织指导各县区定期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季调度。3月25日前,市乡村振兴局已完成对脱贫人口、监测对象等系统基数动态变化情况进行跟踪监测,按时完成本年度首轮季调度工作。二是实行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务工情况“双监测”机制。以月为周期,组织指导各县区定期摸排采集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务工信息,动态更新系统数据,并由市乡村振兴局对数据变化情况进行每月跟踪监测。目前,已先后3次对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务工情况系统数据进行监测统计,如期完成一季度“双监测”工作。三是实行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定期调度统计(即“周调月报”)机制。采取周调度、月报告的方式,围绕产业、就业、医疗、住房、教育、公益岗、兜底保障、扶贫车间开复工、驻村工作队到岗、第一书记到岗、防贫保险和小额信贷共计12个领域,组织指导各县区对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进展情况定期进行调度统计。目前已形成“周调阅报”专题报告3次,按规范流程呈报市政府主要领导。

3.建立实行“5个1”动态预警机制。我市坚持集中排查和日常监测相结合、预防性措施和事后帮扶相结合,组织指导各县区严格落实农村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一是市级每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集中排查或专项动态管理;二是市级每季、县级每月至少开展一次行业部门数据比对和预警信息推送;三是市级视情每季开展一次“五个一批”等必要数据比对;四是乡镇每季、村组每月至少开展一次走访摸排;五是村组每月跟踪回访、乡镇每季分析研判。目前,我市各部门筛查预警联动机制已正式建立运行,由乡村振兴部门协调组织,各级信访、教育、民政、人社、住建、水利、农业农村、卫健、应急管理、医保、残联共计11个行业部门紧密配合,充分利用现有数据资源平台和信息技术渠道,针对农村易返贫致贫人口存在风险情况定期开展筛查预警。2021年以来,我市各级行业部门已累计开展数据比对和筛查预警工作11批次,及时推送交办各类风险预警信息3798条,切实做到应纳尽纳、应扶尽扶、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二)下大气力发展乡村产业,提升乡村经济造血机能

1.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全市现有国家五星级休闲农业示范点1个,国家三星级示范企业1个,中国最美休闲乡村3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县1个,省级示范点2个,省级三星级创建单位3个,省级四星级创建单位1个,省级五星级创建单位1个,省级精品旅游线路1条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特色村3个,特色乡镇1个。2021年,阜蒙县大板镇被认定为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特色乡镇阜蒙县建设镇德一村、阜蒙县佛寺镇佛寺村、太平区水泉镇塔子沟村被认定为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特色村彰武县大德镇大德村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2021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下一步,我市将对认定的村镇加强指导服务,加大政策扶持,强化宣传推介,培育知名品牌,打造乡村休闲旅游精品景点,同时,成为阜新的特色村镇“名片”,带动乡村繁荣和农民就业增收。全力向省和国家推荐申报争取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特色村镇村、星级创建企业和精品景点线路等工作。

2.围绕特色优势做好全产业链开发。我市组织推荐彰武县肉鸡、阜蒙县生猪和杂粮申报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阜蒙县生猪全产业链典型县成功入选,全省仅3家入选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下一步,我市将继续跟进阜蒙县生猪全产业链典型县发展,不断做大做强生猪产业,持续完善从饲料、良种、养殖、屠宰、加工到市场销售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围绕特色优势全产业链开发,提升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

3.进一步发挥特色农业产业基地的带动能力。不断打造产业品牌,扶持农户发展多种经营,健全扶贫资产收益机制。指导农户增强种植业生产能力,深入推进特色高效种植业,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项目、粮油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使农户在特色高效种植业发展中获得实惠;大力发展优质畜牧养殖,加快恢复生猪生产,落实肉羊养殖保险政策,引导农户参与畜牧业发展。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推进生猪规模化养殖和草食畜牧业发展,促进禽类产业化;推进休闲农业健康发展,紧紧围绕乡村生活生产生态特点,发展果树庭院经济项目,促进乡镇旅游、电商扶贫产业规模化发展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发展过程中注重吸纳低收入人口就业,增强村集体帮扶贫困家庭能力;培育壮大带贫新型经营主体,完善一二三产业融合机制和农产品流通体系,开拓农产品销售网络打通市外流通市场整合资金重点发展村级光伏电站、农产品加工、“扶贫车间”、设施农业、规模养殖场等项目,让脱贫户土地流转能增收、参与生产有收入、资金入股有分红。加强产业帮扶风险监测,以县为单位建立带贫主体目录,将参与产业帮扶的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主体作为风险评估的主要对象,系统评估生产经营、带贫能力等方面风险。

(三)千方百计帮助脱贫人口稳定增收

1.强化政策支持。坚持预防性措施和事后帮扶相结合,立足现有行业政策,强化产业、就业、教育、健康及综合性保障等政策支持2021年全市筹集下拨省以上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24439.6万元,市级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2108.69万元,对所有监测对象开展精准帮扶。

2.因户因类施策。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帮扶原则,对监测对象中风险单一的,实施单项措施;对风险类型复杂多样的,因户落实综合性、针对性帮扶。其中,对有劳动能力的,坚持开发式帮扶方针,建立劳动力就业市、县、镇、村四级网络平台实名制信息数据库开展“春风行动”“就业专场招聘”“就业援助月”等公共就业服务活动,打造了“阜新阳光大姐”“彰武焊工”“阜新保安”“阜新建筑”劳务品牌在现有45家劳务输出基地的基础上再开发10家,支持发展产业、稳定扩大就业,促进增收;对无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包括代耕代种、托养代养、入股分红等零劳力参与方式)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强化政策性保障兜底,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确实无法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的,协调落实适用政策保障同时适当采取资产收益、村集体扶持、社会救助等方式,切实增加经济收入;对内生动力不足的,持续扶志扶智,激发内生动力,增强发展能力。

3.加强社会帮扶。继续开展驻村帮扶、定点帮扶、结对帮扶,持续推进消费帮扶,充分发挥“防贫保”等政策兜底保障作用,增强监测对象抗风险能力,防止返贫。

(四)加大各级财力投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1.实施基础设施改善提升工程。坚持既要保障居住安全,又不盲目吊高胃口的建设标准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有序推进农村公路建设,2021年筹集下达省以上奖补资金9066.55万元和市级配套资金540.41万元,支持新建完成一事一议村内道路395公里推进脱贫县、脱贫村农村公路建设改造,提高路网通达深度,建设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力度,逐步消除脱贫地区农村公路安全隐患。改造建设一批乡村旅游路、产业路、资源路,优先改善自然人文、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风情小镇等旅游景点景区交通设施。着力提高脱贫群众饮水安全保障水平,落实脱贫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和管护责任,强化水源保护和水质保障,因地制宜加强供水工程建设和改造,提高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证率和水质达标率。加大脱贫地区水利工程投资倾斜力度,继续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和水土保持等工程建设。2021年筹集下达省以上奖补资金1942万元和市级配套资金1051万元,支持全市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加强农村信息、物流设施和农村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整治人居环境,着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2.实施科技致富提升工程。加强科技致富示范基地建设,坚持健全科技特派员制度,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培育壮大科技服务市场主体,创新科技扶贫模式,延展科技服务链,加强科技致富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产业扶贫中支撑和引领作用,开展农技人员联基地、联主体活动,加快科研成果转化,落实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服务农业示范基地、示范主体发展,吸纳脱贫劳动力参与农业生产项目。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头人培育,落实高素质农民培训工程,依托种养大户,动员和带动低收入人口参与农业生产,增加家庭收入。完善脱贫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向脱贫户宣讲产业政策,科学选择产业,联系项目落地,协调开展生产技术指导,组建和加入农民合作社,协调建立新型经营主体与脱贫户和利益联结机制,帮助销售农产品。

3.实施生态富民提升工程。加强生态和水土资源保护,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快生态治理产业发展,设立生态公益岗位。以彰武生态草原建设为切入点,有效治理开展生态致富试点工作,按照生态产业化、经济化、市场化思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巩固脱贫成果有机融合、科学叠加、良性互动,在生态建设中夯实脱贫致富基础,通过土地流转、生态补偿、劳动务工、发展生态水稻种植等方式促进脱贫地区受益,真正走出一条“生态致富”新路子。

4.全面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2021年筹集下达省以上奖补资金1490万元和市级配套资金140万元,支持全市25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统筹利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奖代补资金1172万元,支持全市创建65个省级宜居村,进一步完善全市19461座农村户厕后期运维体系建设全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配合市农业农村部门开展2022年省级美丽宜居村创建推荐及申报工作,经过县级申报、市级筛选,拟推荐62个村为2022年省级美丽宜居村创建主体。

总之,我市将以落实政协提案为契机,真抓实干、一鼓作气、一抓到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阜新市乡村振兴局

  2022年4月14日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